加入和弈会员
登录注册
首页 > 和弈智库 > 人与人的差距,在于如何对待隐性价值

人与人的差距,在于如何对待隐性价值

游客2018-10-04发布2352次浏览11次下载

1、对隐性价值的态度决定你能做多大的事

我由于从事企业内训行业,经常要帮客户寻找合适的讲师。慢慢发现,不同的讲师,有不同的工作风格。


比如,刘老师,属于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。每当有了需求,一定要谈好价格,合同签订,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。他的原则很清晰,时间就是金钱。因为在培训实施前,要投入大量工作,例如学员访谈、领导调研、场景设计......如果企业最终没有请他,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。以机会成本的角度,这种原则无可厚非。但如果没有前期投入,课程就没有针对性,也就很难被选中。所以,刘老师的生意并不算很好。


另一位讲师,马老师,风格则完全不同。只要客户需求在框架内,先不论成交的可能,便全情投入,安排访谈,进行调研,重新设计课程内容......这种做法,增添很多工作。但是,客户选择他的可能也更大。毕竟前期的工作,使他的课程更能对症下药。即使偶尔没有成交,他也毫不在意。他说借此洞察了一个行业,打开了一个通道。后期肯定会有其他机会....果不其然,他的课程往往具有行业专属性,订单颇多。


1539761303712874.jpg


刘老师和马老师的区别在哪里呢?归根结底,就是对待隐性价值的不同态度。


2、隐性价值的三个特征:间接性、长期性和复合性


什么是“隐性价值”?


这个词汇来自营销学,以“星巴克”为例。它的咖啡是最好喝的吗?当然不算,可为什么它能长盛不衰?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“隐性价值”的重视。


第一,星巴克更重视那些间接性的价值。


很少看到星巴克在媒体上的广告,但是,星巴克却愿意为咖啡讲座、沙龙等活动花费巨资。这些活动能与顾客互动,过程中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,虽然这些价值并非那么的直接。


第二,星巴克更重视那些长期性的价值。


创始人舒尔茨,来清华大学企业讲堂演讲时曾说:在星巴克金字塔顶部的不是股东,而是员工。中间是顾客,底部才是股东。他说,太在乎短期收益,是很多企业犯的错。提升员工待遇,虽然减少了短期收益,但是吸引和留住了更优秀的员工,这样反而能够支撑公司更持久的发展。


第三,星巴克更重视那些复合性的价值。


星巴克实际是在兜售“第三空间的体验感”。第三空间是家庭、职场之外的另一个空间。星巴克就是通过口味、品相、环境、气氛等多个维度,满足我们在这个空间的体验感。那些维度不是单一孤立,而是相互融合,自成系统,甚至竞争者都无法模仿,我们称为复合性价值。通过对星巴克的三点解读,我可以总结“隐性价值”的主要特征:间接性、长期性和复合性。以宏见微,对“隐性价值”的重视,不仅受用于企业管理,更适用于个人成长。


3、成功者的共性:关注事物的间接价值


隐性价值的第一个特征是收益的间接性。罗振宇曾讲过一件事。他有一个在杂志社做编辑的朋友,聊起工作时,那朋友得意洋洋地说:“告诉你,我工作有一个绝招。”罗胖问到:“什么绝招?”朋友说:“我编辑任何文章,只用三个键,复制、全选、剪切,多一个我都不用。”罗胖又问:“为什么这么做?”朋友说:“老板给钱太少,所以我就这么工作。他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。”罗胖问:“这样生产出来的文章能好看吗?”朋友说:“当然不好看。”罗胖问:“那你的能力会有进步吗?”朋友说:“当然不会。”罗胖说:“那你何苦呢?”朋友说:“我有什么办法?谁让他只给我这么点钱?”结果,这朋友陷入到一个怪圈:老板给多少钱,他就干多少活,水平提高不了,老板自然给的钱也多不了......直到一天,老板找了一个比他年轻,又比他能干,还和他要价一样的人......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应该不少吧?


他们只关注看得见的价值,毕竟这些价值可以量化,存在于期然之中。但是,这个世界是动态的,原本换取显性价值的资本,会逐渐贬值。而能为其充值的,恰恰是对间接价值的关注。所以,那些在企业里混日子的人,看起来很精,其实很傻。觉得钱少,就耗着,最终烤糊了自己的青春。成功者往往更能关注到一件事物的间接价值。


硅谷风投界的新锐克里斯·萨卡,曾成功投资Twitter和Uber。他创业前在Google工作,与其他员工不同,对待工作,他总爱多做一点。一个项目报告,他会对背景进行更为细致的调研,其实完全不必如此;一个数据分析,他会过段时间再去检视合理性,其实完全没有必要;更有意思的是,他经常去参加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高层会议。这些会议,根本没人请他,有人就问他来干吗?这时萨卡就说,我是来帮你们做会议记录的。会后,他真的会写一份会议纪要,分发给参会者。他做的这些事真的没用吗?恰恰相反,这些事给他带了巨大的间接价值:扩宽了他的视野,培养了他的嗅觉,也为他日后的风投生涯,带来了巨大的直接收益。


萨卡的故事,让我想起李笑来曾说的一段话:为什么很多人上班不快乐?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赚两份收入。一份是工资奖金,一份是学习机会。老板其实很傻,一边给你发工资,一边给你学习机会。你想想这些,就应该快乐了......


4、凡事关注长期价值,回报会越滚越大隐性价值的第二个特征是回报周期很长。正因为回报周期长,往往导致我们主动忽略,使之隐形。


问你个问题,我准备1年后给你1000元,但如果你愿意多等1个月,我会给你1100元,你如何选择?相信你会选择1年零1月后领取1100,既然都等了1年,多等1个月又何妨呢?现在把问题换一下,马上给你1000元,但如果你愿意一个月后拿,我会再给100。你又会如何选择?想必很多人选择先拿了1000元再说,毕竟落袋为安。可是,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,不一样的只是你对时间的感知。这种感知,让你只关短期价值,而忽略长期价值。


1538636610553630.png


这就是经济学上的“双曲贴现”理论。


这个理论也揭示了人类所残留的“动物性”。即,把美好留在当下,把麻烦抛给未来。


所以,为什么你无法坚持每天读书?为什么你无法坚持每天锻炼?为什么你无法坚持辅导孩子功课?


虽然你知道,这些都会在将来使你受益,可与之交换的却是当下的舒适,于是半推半就中得过且过......岂不知,这一切都是要还的。


正如蔡康永曾说过一段话:


15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


18岁觉得英文难,放弃英文,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说“我不会耶”。


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


理智的人,往往更看重那些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东西,即使为当下带来种种麻烦。


且不说各个领域锲而不舍的精英分子,但就教育孩子这事,就是一个分水岭。我曾经的一位领导,事业有成,但对待孩子教育格外用心。一次晚上加班,我听到他在办公室里说话,以为在叫我。进去后,发现他正在通过视频辅导孩子做功课。之后谈起此事,他说除非极特别情况,他每天都辅导孩子功课,哪怕回不了家,也会通过视频。我说每天工作压力这么大,还辅导孩子,也太辛苦了......本以为他会讲些父爱如山的大道理,怎知他给算了笔账,大概意思是,对孩子的投入,就像早期买房,每月按揭时辛苦一点,可日后能享受成倍的投资回报。反之,如果现在不管不问,将来孩子长大,上大学、找工作、谈对象都还是父母的事,积攒下来,件件都是大麻烦。所以,用现在的小辛苦,换以后的大麻烦,这很划算。他这话听起来有点功利,可是蛮有道理。


混沌学中有个概念,在初始阶段的小小调整,则会导致后期的巨大偏差。这就是以长期价值为目标的意义所在。


5、关注复合性价值,让工作事半功倍


隐性价值第三个特征是,可以演变为一种复合性价值。复合性价值的对立面是单一性价值。如果你是一名文案工作者,做出精美的PPT就是你的单一性价值;如果你是一名销售,精通话术就是你的单一性价值;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,激励员工就是你的单一性价值。


把单一性价值经营的再优秀,也很难出类拔萃。因为这些价值也是你竞争对手所关注的。均衡博弈下,这些原本优秀的元素,会被稀释,终将沦为一张入场券。所以,很多大企业在选拔高管时,都会要求入选者同时具备多种经历。


你可以是产品出身,但你必须具有销售管理的经历;你可以是运营出身,但你必须要有营销规划的履历;这其实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,企业更需要那种复合性人才。因为在板块之间的拼接处,才最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。


我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出过一个“加持”法则。是说在你原有主业的基础上,加持一种相关技能。这样,你即可拥有一种独特的竞争力,也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说的“复合性价值”。知识大V吴军,曾解读过毕加索的成功。他说,毕加索不仅仅是画的好,与同时代的人比,他还有项技能,就是会讲故事。比如在每次卖画之前,他都会先办一次画展,但是先不给你看画,而是讲这幅画背后的故事。当你意犹未尽时,再给你看画。这时候画商和收藏家就会觉得“还真是这么回事”,然后就有了知己般的认同感。久而久之,毕加索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高了。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都可以说明复合性价值的重要性。


小时候看《三侠五义》,白眉大侠徐良与高手对决总能获胜,不是他比别人武功高,而是他暗器多,冷不丁给你一镖,这就是所谓的“复合性”价值。


6、想得到什么,就拿相应的东西去交换


今天花了不少的口舌来解读“隐性价值”这个概念,追本溯源是想告诉你,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你想得到什么,就要拿对应的东西去交换。该挨的风雨,躲不过。如果你告诉我,你的头顶一直是晴空万里,那么要小心了,劈你的雷在路上。

下载需要: 0和弈贝